10个工作日完成征地审批,17天“零信访、零事故”完成土地征迁……这是先导项目创造的“经开区速度”。
“我是党员,倒房可以先倒我家”“我和他家熟,我去做工作”“我们家搬完了,我可以去帮其他人”……征迁速度之快,源于群众的支持。为了荆州经开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从1月签约到5月开工,荆州项目的征迁速度、相关部门的贴身服务,在先导其他项目中绝无仅有。”5月18日,荆州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先导科技集团董事长朱世会在参加全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时说。
今年1月,荆州经开区迎来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总投资额200亿元的广东先导稀材荆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补齐经开区电子信息上游材料短板,架起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之间的联动桥梁,为经开区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增添新动能。
先导项目来之不易。2022年,得知先导科技集团半导体板块有意扩建,荆州市、经开区两级招商队伍6次前往企业拜访,5次将企业负责人请来实地考察,围绕企业需求主动作为,最终在众多候选地中脱颖而出。
2021年11月,荆州在全市范围开展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双优化”专项治理。经开区迅速行动,推动干部作风再转变、营商环境再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再提升,切实破除影响经开区发展的顽瘴痼疾。
控制成本是衡量营商环境是否优化的关键。作为荆州“工业主战场”,经开区以问题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聚焦企业需求,以最优政策、最佳服务、最强保障,打造亲商、重商发展环境,以“软环境”提升“硬实力”,建设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经开区把“双优化”专项治理作为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实行党政主职双领导制,成立6个工作专班,形成“一把手抓总、分管领导牵头、专班推进、部门协同”工作局面。自“双优化”活动开展以来,经开区紧盯企业难题、民生诉求,对收集到的线索快速研判处置、督导落实、迅速回复,共收到市级交办和本级征集问题线索307件,截至目前已办结304件。
在“双优化”专项治理中,经开区聚焦“顽疾”靶向发力,以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今年1至7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4.95亿元,同比增长6.75%;工业增加值增速11.1%,全市排名第一。
重点产业频现“二期现象”
经开区成投资热土
6月,富春染织项目正式投产。公司副总经理张致龙介绍,芜湖富春染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筒子纱染色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企业。
2021年,该公司全方位接轨数字经济后,便在荆州经开区投资新建自动化生产线,在节能和环保方面采用世界最先进设备和处理设施。“项目达产后日产量可突破260吨,将成为富春染织在国内产能最大的项目。”
在2023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大会上,富春染织宣布投资10亿元在荆州经开区建设二期项目,继续扩大产能。
一期还未投产,二期就已签约,折射出的是企业对经开区营商环境的认可。
“这离不开经开区各部门的高效服务。”张致龙说,自项目落户起,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相关部门、企业秘书等多次上门走访,问需于企,帮忙代办相关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得大批客商“重仓”经开区,“二期现象”频现。
4月9日,首届楚文化节楚商盛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山东新民基集团再投百亿元,将三期项目——民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荆州经开区。
谈及在经开区“梅开三度”的原因,山东新民基集团董事长毛民基说,优良的营商环境带给企业深耕荆州的信心。“在经开区,我们有信心做到全球产量第一、成本第一、质量第一、工艺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氯乙酸-环氧氯丙烷联产基地。”
湖北民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新民基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一期项目启动前,经开区企业秘书主动上门对接,全程指导,代办环评、能评等手续,让企业安心投资;项目建设中,企业秘书跟踪协调水务、电力等部门,及时提供水电等要素保障。“跟踪式”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周期,坚定了企业再度投资的决心。
今年2月21日,湖北民腾一期项目投产,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同步洽谈三期项目。
去年4月19日,湖北美的冰箱有限公司新产业园下线仪式上,美的冰箱事业部为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颁发“最佳协作伙伴”奖。
自项目落户起,经开区招商促进中心坚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之下,美的冰箱荆州工厂从筹建到第一台冰箱下线,仅用14个月。
在经开区保驾护航下,约一年时间内,“美的系”累计投资百亿元,空、冰、洗三大板块项目在经开区拔节生长,频结硕果。
经开区作为荆州“工业主战场”,优质项目接连落地,还源于招商方式的改革创新。
去年3月1日,经开区破局探路,深化体制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在荆州市率先挂牌成立荆州经开区产业招商发展有限公司暨荆州经开区产业招商研究院,成为荆州市场化招商改革的领跑者。
一年多来,招商公司搭建“1+3+n”扁平化构架,招引专业招商人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产业招商研究院担起“最强大脑”职责,全力做好全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业态研究和项目分析等工作,从技术线路、应用领域、产业布局、发展路线和招商目标等方面实行“五图”作战,助力“大员招商、全员招商、专员招商”,让招什么、怎么招、去哪里招等关键问题迎刃而解。
在今年的大湾区集成电路招商推介会举行前,产业招商研究院对驻外招商小分队提供的百余家pcb企业进行分析,最终梳理出目标企业,为驻外招商小分队精准对接提供有力支撑。
为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经开区2023年干部学习培训班以“每周一课”的形式,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主题工作,由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负责人,经济部门副职及业务骨干依次为干部讲课,进一步优化干部作风,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海阔凭鱼跃,林茂鸟频栖。一家家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招商项目落地生根,为经开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汇聚要素保障合力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挖掘机、推土机机声隆隆,渣土运输车来回穿梭。走进荆州经开区,民腾新材料二期、湖北睿勤、白色家电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条不紊。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项目建设“加速跑”的背后离不开各要素保障。
新项目何时开工建设,建设顺不顺、快不快,用地服务保障是关键。经开区始终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思路,全力保障土地供应。
经开区科学调整划定“三区三线”,稳步推进用地报批、启动项目供地,统筹保障重点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用地。仅2022年,经开区报批工业用地8245亩,占全市报批总量的五分之一,报批总量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今年,先导稀材荆州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落户经开区后,项目一期需用地513亩,需要补充耕地指标313亩。经开区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于3月上旬落实了补充耕地指标,为项目早日完成报批、早日开工建设提供支撑。
加快项目建设,从各环节“抠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也是关键。
“项目22日摘牌,29日就拿到‘五证’,实现拿地即可开工!这速度真快!”去年4月29日,湖北亿钧耀能新材股份公司能耀新材项目,第一个享受到工业建设项目“五证同发”服务。
为加速推进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建成投产,经开区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通部门壁垒,在全市率先推行“五证同发”服务,刷新了荆州市工业项目审批速度纪录。
期间,经开区联合市、区相关部门,整合审批资源,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将权籍调查、技术方案等环节前置,免除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前置条件,通过多审合一、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方式,提前完成各阶段审查、审核和不动产登记权籍调查等工作。
企业摘牌拿到土地后,就可一次性拿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批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五证。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审批周期压缩至2个工作日,而此前至少需要3个月。
持续紧盯政务服务“小窗口”,助力优化营商“大环境”。
“没想到十几分钟就能把事情办好。”在“首席服务官”帮助下,荆州市锦知路贸易有限公司仅仅用时13分钟,就办完了土地转移登记业务。
“首席服务官”是经开区刚推出的服务模式。该区从各业务部门选择最懂一线审批业务的专业干部,授予审批权限,直接在政务服务窗口履行授权范围内的审批职责,最大限度压缩审批过程中层层汇报请示、逐级签发等传统流程,实现“一人受理、一窗办结、全程服务”,极大提高办事效率。
电力供应,也是项目落地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
经开区主动将电力供应工作放到项目中去谋划、推动,主动上门,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预计用电时间,对企业用电问题进行摸排,分类解决。同时,通过优化电力调配、用电数据分析和能效账单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用能建议和综合能源pg电子直营网的解决方案。
“项目秘书”赋能,助推项目高质量发展。经开区推行“项目秘书”服务模式,项目落地之日,就是“项目秘书”上岗之时。“项目秘书”为企业提供项目立项、环境影响、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等全方位政务事项办理服务。
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一个个项目签约,一个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一个个项目按期竣工投产,为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注入了新能量。
全生命周期“护航”
助力企业安心谋发展
今年1月16日,经开区召开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暨政策奖励兑现会,向309家企业发放1.5亿元奖励资金,这是经开区连续第7年真金白银兑现奖励政策。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经开区坚持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引领,多措并举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发展。
企业引进来,留下来,更要发展好。经开区以“保姆式”服务,助力投资企业安心谋发展。
建立项目全周期服务模式,招商部门为每个签约项目明确一名帮代办专员,负责项目“签约-履约-入库”全流程帮代办服务,将已履约项目移交重点项目办纳入拟开工项目库。重点项目办负责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全周期的协调促进工作,为每个新建项目定一名“项目秘书”、一份报建联系函和一张“一企两单”职责清单,细化项目方和经开区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由“项目秘书”、项目办、分管领导分级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周调度、旬督办、月拉练”督办机制,确保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环环相扣、压茬推进。今年1至7月,经开区新开工项目45个,建成投产项目4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12亿元,同比增长8.0%。
为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经开区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组织专业机构,深入工业企业“把脉问诊”,针对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给出个性化pg电子直营网的解决方案。
经开区还常态化深入辖区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等优势的企业走访,进行政策宣讲,精准指导企业做好相关申报工作。2022年,全区成功申报省级高质量发展项目16个,共争取资金5250万元,项目个数和争取资金数均位居荆州市首位;全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增至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33家,三个梯度均列全市第一。
经开区还在办事环境上出实招,打造“高效便捷、暖心顺心”的政务服务环境。
2022年1月4日,经开区将原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搬迁至常湾小区,周边聚集了法雷奥、菲利华等重点企业,真正让企业在“厂门口”就能舒心办事、高效办事。
以打造政务办事“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经开区全力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场所改扩建工作。2022年,全区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相继改扩建完成并投用。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经开区于今年3月探索推行“无差别”连锁店改革。针对近年来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混居型社区”等问题,该区在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后,打破户籍、辖区藩篱,构建上下联动、纵横协同、运行高效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区“无差别”(区域无差别、对象无差别、服务无差别)服务,企业(个体)注册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首批76个事项实现“家门口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4月,经开区“双优办”收到了外地客商送来的一面锦旗,感谢经开区以最积极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快的速度,化解诉求人面临的棘手难题,不仅赢得了外地客商对荆州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和赞许,也切实维护了“诚信荆州”的良好形象。
经开区公安分局以“双优化”活动为契机,从严打击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犯罪行为,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该局创新服务方式,建立“警企之家”微信群,在企业有困难时迅速反应,让很多问题不出公司门就能得到解决;窑湾派出所民警刘道清驻企19年来,将警务室建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坚持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通过阵地前延、警务前移、警力前置,以主动作为护航企业发展。
产城融合
绘就宜业宜居幸福新画卷
为加快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经开区躬身入局,进行了整体性谋划,制定《荆州经开区推进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对接荆州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城市规划建设“一盘棋”,加强与沙市区规划衔接,加快两区纺织印染和婴童装产业链协同,加快推进纺织印染产业振兴和转型升级,共建纺织服装基地。依托综保区、铁水联运枢纽,打造临港经济核心区,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宿驾、北港综合服务中心、智汇创谷总部经济产业园、金源世纪城商圈等功能配套服务节点。
“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深入一线,上门‘找事’,聚焦需求,靶向施策,推动‘双优化’活动走深走实。”荆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苏云国表示。
“附近有没有成熟商圈?”“子女教育如何保障?”
“非中心城区,上下班交通是否便利?”
……
经开区企业多、员工多。为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幸福感、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开区补短板、惠民生、优品质、提质量,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科学补齐配套功能短板,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公办学校及幼儿园缺乏等教育资源短板,经开区加大投入,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加快学校及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稳定学位供给。2021年9月以来,经开区第一小学、经开区第二中学、经开区实验中学南校区等中小学及联合街道中心幼儿园、滩桥镇中心幼儿园等相继投用。期间,经开区以兜底方式解决园区企业高管、职工子女入学。
为完善商业服务配套功能,经开区按照“15分钟生活圈”规划,高标准建设宿驾综合服务中心、北港服务中心。两个服务中心均建有商业楼、酒店、公寓,建成后商业楼内将配备大型超市、餐饮店等,可为产业工人和本地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社区商业服务。
为解决辖区企业员工上下班交通问题,经开区联合市公交集团不断丰富公交微循环线路,满足企业员工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其中,2022年7月27日开通的kw6线路全长57公里,途经83个站点,沿线有金茂源、美的楼宇、五方光电等60余家企业。
厚植沃土,方能扎根深;常施雨露,终将结硕果。随着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经开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奋力建设千亿产业新城。
")); |